為陳家洛說句公道話 看到很多人討厭陳家洛,我倒想為他說幾句話。 一般人(特別是女孩子)討厭陳家洛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他見異思遷,辜負霍青桐。二、他把香香公主拱手讓給乾隆。 在陳家洛與霍清桐初見的時候,雖然是陳家洛誤會了,難道霍青桐就沒有責任嗎?霍青桐對陳家洛也是一見鍾情,否則她不會因為陳家洛懷疑自己的人品,而讓陳家洛去問陸菲青。她明明知道陳家洛疑心什麼卻不明說,只說「那個人是怎麼樣的人,你可以去問陸老前輩」。她這句話說得含含糊糊,到底是什麼意思,誰能聽得明白?這讓陳家洛怎麼問呢?陳家洛誤以為霍青桐有了心上人而不再糾纏她,這難道不是君子行為嗎?假如霍青桐沒愛上陳家洛,陳家洛卻緊追不捨,豈非如花痴段譽或無賴韋小寶一樣?至於移情別戀,那正是因為情場失意後才轉移對象,把情絲拋給了香香公主。當他得知霍青桐之事是個誤會時,他已經對香香公主情根深種,怎麼能說回頭就回頭呢? 後來他想到,也許是自己不喜歡霍青桐太能幹才不接受她,但這只是原因之一。很多人只見到陳家洛胸襟狹窄,怎麼沒見到他反躬自省呢?人無完人,誰都有缺點和不足,能夠意識到自己的缺點、自我反省正是一種優點,有多少人能做到這一點呢?縱使他沒有接受霍青桐,但對她一直都很關懷,書中也提到,縱然為霍青桐而死,陳家洛也是願意的。 再說他辜負香香公主的事。談到這個,就不能不提他和乾隆的約定。 有人認為,皇帝改個姓並不能挽救萬民於水火,這話看上去好像很有道理。但如果乾隆當真改滿為漢,這是整個國號民族的改變,並不僅僅是改個姓這麼簡單。漢人抗金、抗元、抗清,固然是不想受欺壓,但也是因為百姓們不想做亡國奴,不想在外國人的統治下過活。在乾隆時期,確實有許多漢人受欺壓,好比文字獄,倒霉的都是漢人。在清朝統治時期,滿漢階級的不平等終究是存在的。 若乾隆當真改滿為漢,漢人的地位一定比從前高,最起碼不用受到滿清權貴的壓迫,漢人百姓不就可以揚眉吐氣了嗎?紅花會、天地會等幫會企圖反清,陳家洛要乾隆恢復大漢江山又有什麼錯?當陳家洛勸諫乾隆之時,乾隆也曾經動心,這說明陳家洛的理想抱負有可能成功。後來乾隆受到太后的脅迫,香香公主對陳家洛的感情又讓他妒忌,所以乾隆才會背信棄義。但乾隆尚且料不到後來的事態變化,陳家洛又怎能料想得到?這能全怪陳家洛嗎? 有人說,即使為了民族大義也不應該犧牲他人。陳家洛可以犧牲,但不該犧牲香香公主。 那時的陳家洛怎知道後來會害死香香公主?當時的他,權衡比較的是個人愛情的幸福和天下漢人百姓的幸福。犧牲了愛情,他很痛苦,他知道香香公主也很痛苦,但是兩個人的幸福和所有漢人百姓的幸福相比,哪個更重要?何況陳家洛只是求懇,並沒有強迫她答允。香香公主為此付出了生命,確實很無辜可憐,很值得同情,但是對陳家洛而言,兩個人的利益和天下百姓的利益是天秤的兩端,即使自己再不願意,終究要做出抉擇。兩害相權取其輕,為了多數人的幸福而犧牲自身的幸福,真是做錯了嗎?真是那麼遭人白眼、罪無可恕嗎? 最後我想說的是:面對民族大義和個人愛情,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選擇,你可以有自己的取捨,也請不要鄙薄別人的抉擇。 冰痕 (引用自〈民族大義與個人幸福,何者為重?──為陳家洛說句公道話〉)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