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09年6月25日 星期四

[澎湖民宿。夏天來了民宿] 山野閒無志.煙雲隨筆遊:論林煒翔風景作品


快來和我們分享屬於你自己的青春期的成長記憶,說說當時的冏事、爆笑事,就有機會得到《遜咖日記2-葛瑞不能說的祕密》。 在這一刻,科技發展又有什麼新發現?和【FIND科技報】一起在無遠弗界的資訊汪洋中遊走,盡情地挖掘新知識!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影音   理財   追星   電子書   行動   社群   Blog   相簿   書籤   哇新聞  
典藏藝術網_首頁 典藏藝術網_今藝術
2009/06/26 350  訂閱/退訂  看歷史報份
直接訂閱
本期索引

□ 畫作欣賞/林煒翔《行旅的雲》

〔山野閒無志.煙雲隨筆遊:論林煒翔風景作品〕
□ 悅讀便利貼/以戀物之名
以戀物之名,戀事、戀景、戀人,都有栩栩如生的物證。在戀物行為當中,歡聚時光容易讓人產生收集紀念物的念頭...
□ 熱賣好書/人人都需要一顆石頭?
『人人都需要一顆石頭』─ 至少這位石頭愛好者如此認為,她提出具有個人特色的規則,教你如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石頭。 ...
□ 獲獎推薦/小典藏雜誌六月號
全球第一本中文兒童藝術月刊,榮獲金鼎獎肯定!!....
藝術教育】系列

艾薛爾(Maurits Cornelis Escher1898∼1972)
的藝境與異境

日期/2009.7.14(二)
時間/下午1:30-3:30
講師/凌春玉 (資深藝術教育講師)
活動詳情

 
 
畫作欣賞

林煒翔行旅的雲
油彩、畫布 100x100cm 2008

山野閒無志.煙雲隨筆遊:
論林煒翔風景作品
文|吳介祥 圖|林煒翔
◎林煒翔《行旅的雲》

以藝術家養成的歷程來看,從小學到高中都念美術班、新竹教大美術系學士和碩士學位的林煒翔,可說是「出身正統」。這樣的養成途徑能訓練出穩健的描寫技法和表達能力,林煒翔豐富的作品數量和得獎紀錄也做出了證明。深具戶外寫實風景實力的林煒翔非常早熟,有著出色的構圖能力,在進入美術系之前就很有成熟藝術家的架式。正是這樣的早熟,讓藝術家在進入美術系後,面臨缺乏挑戰的無聊和突破的壓力。這段時期是林煒翔的內心探索期,出現了類似立體派、超現實和表現主義等風格的作品,但這種掙扎和嘗試,卻讓這位早慧的藝術家和一般大專美術系學生看起來並無差異,也不突出。

山水中的心靈風景

經過了一段縛繭期,林煒翔決定回到風景畫,但卻不再是寫實和自然主義的風景作品。以本來就駕輕就熟的景物配置和場面描寫的技巧,在林煒翔現在的創作中,構思的比寫生的多,冥想的比動筆的多,內在的比外顯的多。要啟發這樣的創作模式,藝術家需要內在的空來應對外在的感,因此林煒翔除了廣泛閱覽藝術類書籍外,也研讀佛經、靜坐冥想,這也許是讓他的油畫作品顯現出文人山水氣質的原因。在「遊蹤」和「晃遊」系列之前,林煒翔的風景作品就有非常寬廣的構圖視野,雖是油畫媒材卻有些許東方山水的氣魄;這種氣魄和構圖能力,成為藝術家新創作的養分。「遊蹤」和「晃遊」系列雖然是虛構山水,卻鋪陳密實、肌理有緻、調息沉穩,這套作品被國泰世華藝術中心的策展人林文珊適切地形容為「心靈風景」。

藝術家自己曾提到學習的對象中有德國藝術家李希特(Gerhard Richter),也就是他彷彿失焦卻因而詩意的攝影繪畫(photo painting)作品。「遊蹤」和「晃遊」系列的確讓人很快聯想到李希特的「瞬間永恆」,林煒翔裁減了從前複雜緊湊的風格,模糊了的輪廓、隱微細織的筆觸和彷彿將融溶退淡的顏色,讓山林似遠猶近,煙雲浮相掠影。

孤遠的心志意向

林煒翔的作品寫意更勝於寫生,畫中的山水木石似乎比自然更恆久,花樹林草也似乎成為符號,這種「構成風景」可以表相、可以達意、可以述志,也可以抒情,因而又有了一些超現實的意味。正飄進觀眾眼前,也將會飄逝的雲,讓人聯想到馬格利特(Rene Magritte)似是而非的超現實意境。《夢的紀念碑》(2005)、《郊外》(2007)、《綠野》(2007)、《幻》(2007)、《詩意的存在》(2008)、《浮華》(2008)等命名,既是作品的附註,也和馬格利特類似,有如機智問答的提示,在文字與圖像、圖像與現實、現實與畫境、畫境與詩情、詩情與夢囈……之間的遊思。但一樣是天空綴雲,馬格利特的趣味在於視覺與真實的辯證,而林煒翔的雲則是他飛翔的慾望、一種對觀眾的誘惑、一起驅向忘我境界的邀請。

而以自然載喻心性,或將意志承托於風景,讓「遊蹤」和「晃遊」這兩個系列和19世紀的浪漫派風景繪畫有些類似之處。唯浪漫派常常是人為地在畫面安排廢墟、城堡、教堂、斷崖或巨浪等景物,而林煒翔的浪漫派則是將風景畫裡的自然生相和人工作為單純化。從這兩個系列的命名,更能看出林煒翔脫離了寫生紀實的創作階段,進入天地萬相想像化、草木意象符號化的手法,而一切都相由心生。藝術家少年老成的孤狂憂鬱,有如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筆下少年維特(Die Leiden des jungen Werther)的獨白:「我喜歡凝視著天空的雲,看著它不斷變化的形態肌理,它們有時像毛絮,有時像沙塵,有時讓我想起色彩或樂章。」或是「噢,那片樹林,你似乎可以將你自己的身影沒入其中,那座山峰,你似乎可以從那眺望瞭遠!」;「噢,我在此山林樹影中渾然忘我!」維特此番讚揚自然的心意,其實是對身體心靈受限的感嘆、想和自然化一的渴求,也是一種遺世獨立的慾望。一樣的,「遊蹤」和「晃遊」是藝術家的自述,他潛遊翱翔的境界、他的心之所向。儘管作品是柔淡的表面和遣懷的題材,但一朵雲、一叢樹或一座山峰的構成,透露出藝術家孤遠的心志意向。

不以言說的禪味

「遊蹤」和「晃遊」系列帶著些許的超現實意味,也同時散放出東方山水繪畫的氣質。不但作品,作品標題如《隱》(2005)、《蘊》(2006)、《索居》(2006)、《伴雲居》(2007)、《寄靜草堂》(2007)、《繞青山》(2007)等,也都充滿了文人畫題詩賦句的風雅意境。藝術家布局出他所嚮往的桃花源境,同時藉由那片雲影,牽引出一條自由想像,且不拘於山石土崖的遊蹤路徑,雖是油畫,卻兼具水墨式的情懷;雖是風景,卻隱含了符號式的詩語幽情。林煒翔簡約化了風景構成,同時抽離了人跡和事工,顯現了超越景觀鋪陳的自然風景繪畫——一種無始無終的自然,因而讓這種「主觀風景」具有一種不以言說的禪味。

林煒翔除了是技法訓練嚴謹的藝術家,也有早熟內省的創作生涯和高廣的心志視野。這些條件特質讓他能走出學院的傳統教養,並篩除過度訓練的痕跡,同時讓他依著本身的心性氣質走出自己的創作蹊徑。林煒翔的藝術孤獨高遠卻不荒涼,畫面細密織纏卻意境恬淡,咫尺風景卻引來無垠想像,遊走不定卻能隨意暫留,生滅無常卻不增不減。能架構出寬大景觀和精緻豐富的山水,能創作極具寫實風味的寫生作品,也能自由地構成各式的想像風景;但林煒翔約制地使用他訓練有素的學院技巧,轉而涵養文質兼融的創作心境。調息養晦、自律清靜的歷練和去蕪存菁、內斂穩健的作品,使林煒翔在同輩藝術家中特顯突出,也讓期待繪畫新秀的藝術界屏息以待。

(完) [ 文章摘自 典藏今藝術 2009.06]

top
 
悅讀便利貼
2006年3月,芝加哥當代藝術館推出安迪•沃荷研究展。
以戀物之名 top

以戀物之名,戀事、戀景、戀人,都有栩栩如生的物證。在戀物行為當中,歡聚時光容易讓人產生收集紀念物的念頭,而名流的戀物,更往往是時尚的指標。至於藝術界的戀物、戀舊、戀人當下,則可能成為未來的文件。 戀物非罪。一如禁慾者和被閹割者的克己態度不同,「自然樸素」與「追求樸素」也是兩回事。時尚中「奢華的樸素」或是「精緻的古拙」的流行語,便有著不簡單的物語情境。在2004年10月看到安迪•沃荷美術館推出他十五箱「時間膠囊」(Time Capsule)與具諧音的「Phoney」展之後,可以肯定一件事,不認識「流行戀物家」的安迪•沃荷(Andy Warhol),便無法了解「藝術家」的安迪•沃荷。 幾乎看過展覽的人都要讚嘆這位普普大師的日常收藏宴饗,他真是無聊而又粗俗的偉大。當代少有藝術家可以像他這麼身心一致地媚俗,而且是帶著天真又狂妄的色彩。他不僅連飛機上的刀叉、旅館的肥皂都拿、所有的小紙條都留、跟朋友聊天的電話要錄,最後,連老媽媽一動也不動的睡相,他都能拍個半天,生活一點一滴都要為留世而典藏。沃荷不僅是愛追求明星名流的追星族,他本身就是大眾文化,而且是最大化的那種媚俗法,連他的「私房日誌收藏」,都是當下的、眼前的、便宜的、地攤式的收集法。 (摘錄自2009年7月上市的《藝術,以XX之名》一書,高千惠著,典藏藝術家庭出版)

 
熱賣好書
 
人人都需要一顆石頭 top
作者名:拜爾德.貝勒 (Byrd Baylor)
插圖名:彼得.帕諾 (Peter Parnall)
譯者名:丁凡
定價/260元
特價/205元

『人人都需要一顆石頭』─ 至少這位石頭愛好者如此認為,她提出具有個人特色的規則,教你如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石頭。拜爾德.貝勒寫道:「如果有人說『那顆石頭有什麼特別?就是別告訴他們。』」 「我就不說。沒有人應該知道別人的石頭有什麼特別。」作者貝勒原創的文字令人耳目一新,簡單的表達了人與物心靈相契的關係,並從這份關係中,延伸出令小孩有所啟發,也令大人動容的寓意。繪者帕諾筆下這些精湛的插圖,讓你能真正靜靜的享受 。 read more…

 

全球第一本中文兒童藝術月刊,榮獲金鼎獎肯定!!

新鮮有趣的文化新聞 淺顯易懂的藝術鑑賞
互動式的藝術導覽 博學的博物館介紹
好玩有趣的藝術遊戲 最詳盡解說的藝文知識

小典藏 Artco Kids
top
 
訊息公告
數位資訊•主編精選》

小筆電新藍海 掌握消費族群需求關鍵
在不景氣的環境下,由台灣廠商領軍的Netbook開創了消費性電子產品的新市場商機,同時,複製手機綁約的銷售模式已在市場上擄獲不少用戶。然而,該如何讓小筆電從早期市場跨過主流市場的鴻溝,瞭解消費者的特徵與需求就成為值得關注的重點。
體積全球最小!工研院RFID讀取器亮相
「Go!Plurk」 分析你的噗浪興趣比例
超過四千種英文字型免費下載 可線上預覽!
搜尋辨關鍵字 還是Google強

 

其他相關新聞請見典藏藝術網  聯絡e-mail:service@artouch.com 廣告刊登:02-2560-2220 ext.310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隨身行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
由 澎湖民宿。夏天來了民宿 於 6/25/2009 11:21:00 上午 張貼在 澎湖民宿。夏天來了民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