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與蕭峰,誰才是真正的「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晚生認為,蕭峰和郭靖都堪稱一代大俠。二人所處的歷史環境和身分地位不同,就注定了他們不可能所作所為一般不二。二人的經歷和事跡相比,各擅勝場,各具特點,不好說哪個更加出眾一些。 先說蕭峰,武功卓絕,慷慨豪邁,臨敵機變,睿智果斷,具備優秀的領袖才能(參照杏子林中平叛丐幫內鬨所使用的諸般手段)。後來位居遼國南院大王,手握兵符,坐鎮南京。其時大遼國力強盛,兵強馬壯。倘若蕭峰奏請遼帝,揮戈南征,極有可能如慕容博所言:「倘若揮軍南下,盡佔南朝黃河以北土地,建立赫赫功業,則進而自立為王,退亦長保富貴。」可以成就極大事業。 但是蕭大俠一心顧念宋遼兩國平民百姓的安危生計,不肯興兵伐宋。可見其為國為民的仁者之心!最後在雁門關外退去遼兵,身陷極大矛盾之中,無法全顧,只能折箭自盡。當時他在宋朝武林中的誤解已然全部消除,威望重新樹立,丐幫中人幡然悔悟,極力要求其重掌幫主印信。所以蕭峰完全可以不死,回歸大宋,不久即可成為武林領袖。其時少林掌門、靈鷲宮舊主、姑蘇慕容等武林人士或逝世或隱退。單以武功而論,恐怕蕭峰已然罕逢敵手,何況他執掌著天下第一大幫。但是出於做人的原則,對遼國盡忠和對大宋盡義無法兩全,他毅然選擇了自盡。姑且不論這種做法正確與否、是否值得,單就其這份氣概而言,堪稱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郭靖亦生逢亂世,雖說不像蕭峰有顯赫的身分和炙手的權勢,但是他攜黃蓉隱居桃花島,泛舟五湖,嘯傲風月是完全可以的。郭大俠沒有選擇消極避世,而是以儒家「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氣概,以「布衣將軍」的身分義守襄陽,抗擊外侮,每次衝鋒都身先士卒。適逢蒙古大軍驅趕宋朝百姓為先行,攻佔城池,郭大俠為了減少被擄百姓的傷亡,從不閉城堅守。(郭靖大聲喝道:「便有一兩個奸細,豈能因此誤了數千百姓的性命?快快開城。」郭靖守城已久,屢立奇功,威望早著,雖無官職,但他的號令守將不敢不從,只得開城,同時命人飛報安撫使呂文德。)寧可自己放棄城池地利,出城迎擊敵軍。所作所為,同樣顯現出為國為民的仁者之心! 更加難得的是,郭大俠駐守襄陽數十年之久,直至城池破陷!以他們一家人的功力,想要突圍求生估計不成問題,但是郭大俠、黃蓉及兒子破虜抱著必死的信念戰死軍中!何等的難能可貴,無愧於「大俠」二字! 因此,蕭峰和郭靖雖然存在各種各樣的客觀和主觀差異,然則二人的行為可以說在伯仲之間,一時瑜亮,難分軒輊,都彰顯了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內涵與真諦! 蕭清川 (引用自〈郭靖與蕭峰,誰才是真正的「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