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矚目的視覺藝術盛會—威尼斯雙年展日前登場。儘管全球經濟在金融海嘯受創甚深,但威尼斯雙年展規模刷新歷史紀錄,共有77個國家與地區參與,參展藝術家近百位,周邊平行展數目更是驚人。威尼斯雙年展始於1895年,今年已是第53屆。上一屆威尼斯雙年展在為期165天的展期中,共吸引近32萬名觀眾至現場參觀,今年受全球經濟衰退影響,參觀人數可能持平。
打出「經典大師」牌,可說是在大型展覽中勝出最基本的招數。過去每一屆威尼斯雙年展,美國館均信奉此原則,今年亦如是。
女超人遶境 快樂出航
美國館今年推出Bruce Nauman的個展,展出近40年來的作品,完整呈現其創作歷程,也讓觀眾看到一代大師的成長與自我突破。不少策展人跟藝評家都對美國館印象深刻,這也讓美國館被大會評選為本屆國家館金獅獎得主。
若有大師名聲加持,再祭出「限量」策略,讓人想看卻不一定看得到,更是高招。今年最巧妙運用此策略的,莫過於英國館。
英國館今年展出Steve McQueen的作品,這位大師並非首次現身,第50屆、第52屆的威尼斯雙年展,都曾見到其參展身影。今年,他以錄像作品「Giardini」再度出征。
Giardini是個地名,正是威尼斯雙年展的主要區域,多數國家館集中於此,英國館也在其中,每逢雙年展期間,此地總是人潮洶湧、熱鬧非凡。Steve McQueen在此作品中,拍攝了Giardini平日的安寧與祥和,讓觀者感受到場內恬靜與場外喧騰的巨大反差。
為維護觀賞品質,英國館嚴格控管入場人數與時間,每40分鐘為一梯,每梯只開放60位,早上開始發當日號碼牌,額滿就不再開放;有位台灣畫廊老闆就連續兩天撲空,第三天只得起個大早,不到10點就到英國館排隊,方得入場。除了靜態的藝術品展示外,也有參展單位加入動態演出,不但饒富趣味,也能讓短短幾天內看了過多藝術品的觀眾們,精神為之一振。
比如說,台灣藝術家楊茂林此次以卡漫角色為本,製作了各式雕塑與窗花,將威尼斯的老教堂「聖紀凡尼和保羅教堂」(S.Giovanni e Paolo)改裝為卡漫神廟。為了替展覽增添話題性,他借來一艘Gondola小船,將小飛俠造型的雕塑,放在船上,不定時「遶境」。
有空閒的時候,楊茂林本人還會與扮裝成女超人、彼得潘的威尼斯當地人們一起乘船,由策展人Dott. Felix Schoeber掌舵,共同快樂出航,引起不少關注與會心一笑。
導覽員變身 幽默開講
北歐聯合館(丹麥、芬蘭、挪威與瑞典)也以動態導覽勝出。布置成民宅的展館外,豎立著大大的「for sale」,導覽員化身為房仲經紀人,口沫橫飛地介紹房中的各式藝術品,幽默且令人印象深刻。
而在各國藝術家費盡心思、爭奇鬥艷的情況下,走超極簡風格,將想要傳達的觀念俐落呈現,有時也能意外勝出。
法國館今年展出藝術家Claude Leveque的裝置作品「Le Grand Soir」,展館內漆上炫目金色,以金屬架設出大型的八角監獄,並有四個通道連至牆邊,牆邊投射出飄揚旗影;華麗卻又禁錮的氛圍,讓觀者彷彿進到另一個世界。
同樣走極簡路線的,還有德國館。德國館今年展出Liam Gillick的裝置作品,一走進場館,只見木頭家具一個接著一個地排排站,似乎永無止盡,搭配上低沉呢喃的背景聲,讓人摸不著頭緒。一個不留神,你還以為自己走在ikea的賣場中。
繞了半個展場,才發現,有隻花貓靜靜站在櫥櫃上,俯視來來往往的觀眾。原來,這件作品的名稱,正是「How are you going to behave?A kitchen cat speaks」,簡單不多餘,讓人莞爾,又有深刻反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