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章波老師是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他是新郎阿賓的恩師,為了想一個很特別的禮物,陳老師打算送的禮物,超級另類,是阿賓碩士論文做的主題動物 『襟首葉蟄蟲(Amphitrite lobocephala)』,據說這是一種多毛類的環節動物,像蚯蚓 ,只是住在海裡,因為保存不易,阿賓手上並沒有,陳老師打算 將之做成標本,放在壓克力裡面,做為給這對新人的結婚禮物。
陳老師跟同為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的謝蕙蓮,還共同為婚禮準備了一篇賀詞-就叫做<襟首葉蟄蟲愛之巢>:
認識陳瑞賓是15年前的事了,他唸大學的時候,有一次參加在新竹香山舉行的動物行為研討會,我們交談了一陣子。後來聽說他對我頗為好奇。他考取台大動物研究所(民國83-85)來實驗室找我。我和謝老師那時專心研究海岸無脊椎動物的生殖生物學。謝老師在新竹香山海邊做了不少多毛類的研究,多毛類都很耐污,她找到了一種新的、還沒有命名的蟲,她給命了名字,就讓瑞賓來做:襟首葉蟄蟲(Amphitrite lobocephala) (Polychaeta, Terebellidae)的生殖生物學、補充群與群集結構的研究。
瑞賓在採集與觀察大自然的時候,也陸陸續續參與了一些環保團體的活動。我當時參與生態保育聯盟,還有關懷生命協會的流浪狗案件,對這些活動,我都抱持著鼓勵學生協助、參與的態度。在這些過程中,瑞賓做了各種的檢驗,到底是讀大自然的符號,還是讀人書寫的資訊比較有趣。漸漸的,他就走上了環境資訊這條路。
在思考禮物上面,我們做了分析。瑞賓他最主要是做多毛類的生殖生物學;從而延伸出環境被破壞的狀況,再到環境資訊。所以我們就回到認識他的起始點,用多毛類的巢做為禮物。它會糾結一些泥沙、碎片,做成一個U型管,住在裡面。石粒糾葛在一起,有一點像結繩的味道,這又跟他的資訊業連結在一起。這些巢在海岸沙地上聚集在一起,有固定沙泥的作用,多多少少也反映了陳瑞賓這種聚集人群使環境更加安定、穩定的意涵。
我一直鼓勵陳瑞賓要先完成學術訓練,也就是說讀完博士學位,再走入社會來服務,他則認為走社會大學比較實在。實際上,這兩條路都應該走。做點學術的基本訓練,再到社會歷練,然後再回到學術的安靜象牙塔裡頭沉潛、成長,之後,再回到社會,做出更有效的服務。瑞賓現在個人得到十大傑出青年獎,他所帶的團隊也得到行政院永續會多次的肯定。下一步應該怎麼走呢?為人類的永續製造愛的結晶-小孩子,還是繼續無私的奉獻?這是他們自己要考量的。
以我們現今重視文憑的社會,雖然碩士已經算是一個指標,但是為了更有效的看清楚台灣環境及整個社會未來的發展方向,我會鼓勵他暫且退出協會,把這個空間讓給其他年青人來發揮,讓自己沉潛一陣子、超越自己,達到更高的境界,也就是說,把博士學位唸完,然後再回頭來帶領整個環境維護等等的工作。
謹此,用環境議題的動物愛巢來做為他們的結婚禮物。
看完這篇賀詞之後,我還到中研院的網站上去搜尋,結果這種『襟首葉蟄蟲(Amphitrite lobocephala)』標本還真的很少見,全中研院的標本數也只有十來個左右,而且Google上完全找不到照片,真讓人好奇到底是什麼樣的怪獸呢?只好以神秘的不知名海洋生物代替…(
http://www.styleblog.com.tw/style_c/article.aspx?name=yes&no=11499 )
我也好想看真正的襟首葉蟄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