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再也沒有第二個國家像土耳其這般,既身處亞洲,又腳踏歐洲;既擁有東方身分,又兼具深厚的西方文化底蘊;拉開歷史縱深,西台帝國、波斯帝國、古希臘、古羅馬、拜占庭帝國、蒙古帝國、鄂圖曼帝國,還有基督教、伊斯蘭教更在這塊十字路口般的土地上,輪番演出最精彩的歷史篇章。
博斯普魯斯海峽海水湯湯,群鷗飛舞,大大小小的世界各國船隻列隊等待通行。茫茫碧波中,兩岸盡是盡覽海峽美景的宮殿、清真寺、別墅、豪宅、頂級飯店,醒目的朵馬巴切皇宮(Dolmabah�e Sarayı,鄂圖曼蘇丹新皇宮)緊依水岸、615公尺長的白色大理石立面倒影在海面上,巴洛克式的繁複加上鄂圖曼的東方線條,兀自訴說著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勢力的消長。
世界上有水岸的城市何其多,像巴黎、羅馬、布達佩斯被河水一分為二的世界名城也不少,唯有伊斯坦堡是被大海切為兩半,海流強而急,海水深而黑。「博斯普魯斯」跟土耳其語裡的「咽喉」是同一個字,可以這麼說,在土耳其人心目中象徵生命、歡樂和幸福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就是伊斯坦堡力量的來源,這條32公里長、最寬處僅734公尺的世界級戰略性水道,連接了東方與西方,同時也隔開了亞洲與歐洲大陸。
千餘年來,博斯普魯斯海峽、黑海、馬爾馬拉海三面環繞的水域帶,帶給伊斯坦堡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定位,鄂圖曼帝國在極盛時期藉著這片水域通過黑海,把勢力從巴爾幹半島直通維也納,令歐洲人聞風喪膽長達數個世紀。儘管鄂圖曼已隨著帝國崩解,過去金戈鐵馬、氣吞萬里的榮光早已煙消雲散,身為一座歷史名城,伊斯坦堡依舊處處散發著那種東西文明所撞擊出來的魅力,歷經千餘年始終不減。
土耳其是唯一為基督教及伊斯蘭教先後選為首都的城市,也是唯一同時坐擁亞洲區和歐洲區的國都,那種因為宗教、種族、語言和地理環境所造成的城市雙重性格,伊斯坦堡可以說是世界之最。當羅馬帝國於西元395年一分為二,君士坦丁大帝定都君士坦丁堡(今天的伊斯坦堡)作為拜占庭帝國首都時,雖同為基督信仰,然而宗教是東方正教,語言是希臘語,相較於西羅馬的天主教和拉丁語,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文化其實是融合東與西的混血文化。
西元1453年,鄂圖曼土耳其蘇丹麥何密特二世(Sultan Mehmet II)從博斯普魯斯海峽攻下固若金湯的君士坦丁堡,從此在文化、建築、宗教乃至生活、語言、習俗,都隨之產生驚天動地的變更和融合。這一次,君士坦丁堡更名為突厥語的伊斯坦堡,城邦文化融進了游牧文化,歐洲人種混血亞洲人種,宗教則由基督信仰轉變成信奉真主阿拉的伊斯蘭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