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萬年前,卡帕多起亞東西方兩座逾三千公尺的Erciyes及Hasan火山大爆發,岩漿四溢,火山灰淹沒了整片卡帕多起亞;百萬年來,持續不斷的風化及雨水的沖刷,在大地刻劃出線條,軟土泥沙流逝,堅硬的玄武岩及石灰岩突兀地挺立,或形成山谷,或磨出平滑潔白的石頭波浪,更留下奇妙的駱駝岩、香菇頭及仙人煙囪。
考古顯示,除了舊石器時代已經有人類足跡踏上這塊土地,從西元前1200年起,西台人、弗里吉亞人、波斯人、希臘人、阿拉伯人、突厥人,在岩石上、在地底下,鑿出一段一段的歷史,東西文明在此衝擊,不同的文化沒有被湮沒,反而深化彼此,這種成就和自然的力量同樣神奇。那順著地勢開鑿、數量驚人的洞穴基督教堂和壁畫,是卡帕多起亞的驚奇之一。基督教從萌芽起,卡帕多起亞就是最虔誠之地,不但有多位聖徒聖者出身此地,教堂、修道院、隱士修行所佈滿整個區域,先知聖約翰等人更在此留下足跡。
在基督教還被視為異教的羅馬帝國時代,卡帕多起亞的地下洞穴正是躲避遭受迫害的最佳庇護所,其中又以葛勒梅(G�reme)這個地方在基督教歷史上的地位最為崇高。基督門徒聖保羅認為葛勒梅的環境適合訓練傳教士,所以選擇葛勒梅設立神學院,在4至9世紀間成了小亞細亞的信仰中心。葛勒梅地區的教堂約莫有30座,由於是鑿開硬岩,大致只能以簡單的十字架、圓拱建築形式蓋教堂,而岩壁上的濕壁畫不僅記錄了一段段歷史,更是藝術上的傑作。如今葛勒梅規劃成一座露天博物館,並納入世界遺產保護之列。
從這些濕壁畫不難看出一些歷史脈絡。以保存得最完整的黑暗教堂(Karanlık Kilise)為例,每一吋牆壁、圓頂滿滿布著舊約聖經故事,從《天使報佳音》、《基督誕生》、《基督少年時》,到《被猶大背叛》、《最後晚餐》、《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都是9世紀之後,拜占庭顛峰時期的畫風,人物、偶像恣意揮灑,毫無禁忌,加上教堂窗戶少,光線昏暗,壁畫不僅保存完整,而且色彩得以鮮豔如昔。
但是蘋果教堂(Elmalı Kilise)、聖芭芭拉禮拜堂(Azize Barbara Şapeli)就不同了,雖然栩栩如生的聖經故事仍然是目光焦點,但仔細看,底下其實還有一層更原始的壁畫,那是西元725至842年阿拉伯人入侵後的禁絕偶像崇拜時期,僅以紅色赭顏料畫上線條及幾何象徵圖案,來崇敬上帝。葛勒梅的意思是「讓你看不到」,藏身在洞穴社區中的基督徒不但躲過早期羅馬軍隊,也躲過後來阿拉伯人的鐵騎。能讓敵人看不到,靠的就是在巨石中挖出教堂、住居和牲口豢養的洞穴社區,形成共居、共同生活的文化。
洞穴社區易守難攻,地下城(Yeraltı Şehri)更是令人嘆為觀止。不知從何時起,卡帕多起亞人所有地上的活動,包括豢養牲畜、釀酒、生活、教育,全都轉進地下,目前整個卡帕多起亞地區已知的有36座。這是個複雜的生活機制,以最大的一座地下城來說,最深挖掘至地下15層,達地底35至40公尺,最多可容納1,5000人避難於此。而抵禦阿拉伯軍隊的基督徒更巧妙地利用地下城:窄而複雜的通道只容一人進或出,垂直開口的通氣孔、循環系統可以讓最底層和最上層的空氣一樣清新,而利用槓桿原理推動的兩噸重大圓石門,更是地下最堅固的堡壘…地下城許許多多不解的秘密讓它成為卡帕多起亞的另一個傳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