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09年6月19日 星期五

[澎湖民宿。夏天來了民宿] 反機心的真趣:讀陳介一的創作


COMPUTEX今年邁向「WiMAX on the Move」,WiMAX 4G的技術在台灣推廣,今年展場中可發現WiMAX攤位比去年多很多。 告訴我們哪些愛,有點痛、有點廢,回憶那段逝去的愛,訴說此生最痛的愛情經驗,讓我們為你傾聽、陪伴你療傷止痛。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影音   理財   追星   電子書   行動   社群   Blog   相簿   書籤   哇新聞  
典藏藝術網_首頁 典藏藝術網_今藝術
2009/06/19 349  訂閱/退訂  看歷史報份
直接訂閱
本期索引

□ 畫作欣賞/陳介一《嘿嘿》

〔反機心的真趣:讀陳介一的創作〕
□ 書中奧秘/揮之不去的傳統──
       磚在荷蘭建築發展中的角色
走進任何一個荷蘭城鎮,首先吸引目光的通常是那些大大小小的磚造建築,它們搭配著各式各樣的山牆,連同隨處可見的運河...
□ 熱賣好書/人人都需要一顆石頭?
『人人都需要一顆石頭』─ 至少這位石頭愛好者如此認為,她提出具有個人特色的規則,教你如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石頭。 ...
□ 獲獎推薦/小典藏雜誌六月號
全球第一本中文兒童藝術月刊,榮獲金鼎獎肯定!!....
小典藏遊藝講座】系列

石頭,我的小宇宙。
《人人都需要一顆石頭》新書分享會

日期/2009.6.20(六)
時間/下午2:30~4:00
講師/丁凡 (知名繪本書評家、散文作家、本書譯者)
活動詳情

 
 
畫作欣賞

陳介一嘿嘿
壓克力顏料、紙 54.6x39.3cm 1992

反機心的真趣:讀陳介一的創作
文|張正霖 圖|金枝藝術
◎陳介一《嘿嘿》

陳介一住在北回歸線穿越的嘉義,熱情的島嶼南部;2009年春天,我才到了南方,到工作室尋訪他。訪談中,他不斷告訴我,他的創作要在直覺與幽默中,找到藝術裡令人觀之躍動的——真。

這個字,我認為若做為描繪他的創作時一個核心的形容詞,應該不算牽強。但這個字,對他卻同時也是個動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讀他的「五十點」創作論述,可為一證;存真,對他而言,似乎總與躍動、不願被框限有密切關聯。從這點說,他是不願靜止的,或難以停下來去變動、感受和思考的,世界對他就像是幻化不居的奇異風景。

不見機心的創作

但也因世界的變化無定,使得作品經常必須在新奇有趣,與某種悲傷中拉扯,或者說交織在兩者之間。對創作者的主體而言,世界正因她的快速變化,而顯得如此刺激;另一方面,卻也因同樣原因,主體總必須面對世界在如此快速解構中不停消逝的傷感,沒什麼能長久吸引著我們的藝術家。陳介一第一次較系統地爬梳自己的創作,他的碩士論文(1998)便是探討幽默表現手法後的悲劇性格——幽默的最大意義,似乎正在於它凸顯出一個不能跨越的紅線——當這條線被跨越後,我們便會發現意義的空無和寂寥。或者,我們可換句話這麼說,這個世界之所以充滿意義和幽默,對陳介一而言,只因是他的意志所賦予,對他而言,創作總是為了自身的。

始終為著自己的創作,未曾預設任何人成為觀者,使得他的繪畫,不曾刻意形塑一個清楚的主軸;更精確地說,他的創作所塑造出的空間,就像是座聚光的舞台,卻只有一個獨舞者,就是藝術家自身。他實踐著自己屬意的方法論,或者說,他努力地讓所有清晰的方法論取向,永遠難產;他盼望著一種不見機心的自然的創作。是故,他的繪畫,並不特別打草稿,也不預設作品最後的樣貌,他只在創作過程中,按照直覺與跳動的思維,讓畫面自然成形,其中充滿有機且生趣盎然的過程。正像陳介一說到:「每當畫到一個時候,畫中正在變化中的物體,就會自己『轉彎』,由一種造型轉向另一種造型,如由手、轉為鳥、轉為餐桌,再轉為其他可能相互連結的形式。」因此,若我們執著地要去「按圖索驥」的解答他畫作中不同符號的「真正/單一」意義,反而落入了一個自我拘泥的過度詮釋遊戲了,將遠離了他創作最有趣的部分。

自由聯想、無盡頭思考

陳介一曾轉借超現實主義的「自動性技法」概念,來描繪自己的創作,固然,我不認為他的繪畫是在實現布列東(Andre Breton)所謂的「純粹心靈之無意識行為」,但確實充滿著自由聯想的味道。他對於「無盡頭思考」(The endless thinking)創作模式的偏好,也加深了此種況味;在他的作品中,無論油彩、壓克力顏料,或較晚近採納的水墨媒材,裡頭的山、水、人物、動物或樹木等形象,乃至於空間,其實是交錯變化生成的產物,而在展場中,呈現在觀者眼前者,其實只是「暫時的結局」(temporary end),我們千萬不要誤以為這就是某件作品的最終曲。

自由聯想、無盡頭思考,還有劇場及舞台燈光效果般的作品空間感,以及某種特殊的冷眼犀利特質,構成了陳介一藝術風格的梗概;或許我們還可再加上「遊戲的意志」一項,創作是一場不斷進行的遊戲,當無趣時,就必須停止,「改頭換面」。這樣的創作主軸,在他大學時代的油畫裡,便已存在,畫中玩偶般的簡潔戲劇造型人物,與動物、景物等視覺物件的關聯,看似存在某種特殊關聯,讓人忍不住去觀看、去窺探作者的意圖,或去品嚐其中許多饒富人性趣味的指涉;但事實上,這些物件之間,是不存在任何邏輯的,只有夢境般的秩序。

開創新的認知模式

這樣的反邏輯性趣味,在陳介一的壓克力與水墨中仍延續著。他開始大量使用壓克力媒材,應是在他研究所的階段,壓克力的水溶快乾性質,確實更能符合他自由揮灑的偏好。這裡,我們很難忽視作畫的速度,在陳介一創作中所扮演的角色,如100號的作品,他也經常會在不超過30分鐘的時間內完成。過度的「究竟」,對他而言,似乎是與質地相違背的。陳介一曾把創作過程比喻為逼近懸崖,然後在最臨近界線的一刻敏銳地停止、「轉彎」,「過頭」的創作只會帶來造成藝術上的災難。

「轉彎」,也替他的繪畫創造出奇妙刺點,他將之稱為「梗」,畫面空間的氛圍因之被整個逆反。如他從西班牙回國後所做的《粉紅荒原中的米老鼠》,便是一個好例子。另一例子,則是某作中出現的,彷彿是在斑馬線上剖開的西瓜中藏著有小丑長相的聖母。米老鼠與「小丑臉聖母」,似乎都不會出現在畫中的該空間裡,寂寥的荒原與歡樂意涵的「Mickey Mouse」、俗世不堪的城市馬路與神聖的聖母像,似乎不屬於同一個範疇的事物;而陳介一的創作,在意義反差如此高的情況下,卻為觀者開創出了新的認知模式,幽默便來自於斯,意趣來自於斯,但世界的不安定特質,以及哀傷況味亦來自於斯。

創造充滿樂趣的夢境

在訪談中,幾次陳介一都與我談及了禪宗,指出某種創作的狀態:意義、意涵與指涉的關聯性考量全被摒除,讓直覺躍然的活動和呈現自己。我想,陳介一具有夢境氛圍的創作,就顯露出這樣的樣貌,他憑直覺創造了一個充滿樂趣的夢境,「任性而為」地述說出對世界的慾望和想像,卻同時散發著某種孤獨感;其中充滿著想像的痕跡,以及各種意義創造上的可能,它們是如此曲折,卻也如此吸引人。

(完) [ 文章摘自 典藏今藝術 2009.06]

top
 
書中奧祕
奈梅亨的磅秤所(de waag),現已作為餐廳使用,建於17世紀。
揮之不去的傳統──磚在荷蘭建築發展中的角色 top

走進任何一個荷蘭城鎮,首先吸引目光的通常是那些大大小小的磚造建築,它們搭配著各式各樣的山牆,連同隨處可見的運河、橋樑與船隻,讓荷蘭的城鎮景觀在豐富的變化中,仍保有高度的整體感。比起歐洲各國,荷蘭或許是磚造建築最普遍的地方了,自北至南,自西至東,無論新舊建築,我們都可以看到荷蘭磚造建築的多樣呈現。荷蘭人似乎對磚材存有某種特殊的情感,也因此他們自覺或不自覺地,讓這種材料從傳統延續到了現代。 然而我們不得不問,為何荷蘭人對於磚材有這種高度的情感?這種情感代表著什麼意義?各個時代的建築潮流是否影響了荷蘭人對於磚材使用的態度?而現代建築運動中的新思潮,是否對這種傳統材料的使用態度產生衝擊?故此,我們必須詳加檢視並討論荷蘭建築的發展歷程中,磚材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呈現的意義。
荷蘭傳統建築中的磚
磚是世界上相當普遍的傳統建材,在歐洲,最早大規模興建磚造建築的應是古羅馬帝國。西元前一世紀的維特魯威(Marcus Vitruvius Pollio)在其《建築十書》(De Architectura)中,即曾詳盡說明磚的特性、分類與施作方式(Vitruvius, 42-44)。從大量的古代遺跡中,我們亦可以看到羅馬人如何以磚創造出令人讚嘆的建築成就。 而在古羅馬帝國的年代,當今荷蘭所在的地區仍屬文明世界的邊陲,其境內只有少數羅馬人所建立的邊防城市。在這些城市裡,如位於荷蘭東南部的奈梅亨(Nijmegen),我們則可見到荷蘭當地使用磚材的最早痕跡。奈梅亨裡的各個考古遺址中,即包括了磚瓦燒製廠,附近亦有不少古代磚瓦被挖掘出來。雖然我們不能因此斷言其乃古羅馬人將磚造技術引進荷蘭,但至少我們可以推論,若沒有古羅馬人,荷蘭當地的磚造技術將不會獲得提升。在萊茵河下游地區,如德國西北部與日後的低地國(de Nederlanden)地區(今荷蘭、比利時與盧森堡),都相當缺乏石材,而當古羅馬帝國急速擴張時,磚則是可應付大量建築需求的最佳材料,因為磚可以大量生產,其耐久度亦可與石料媲美。 (摘錄自2009年7月上市的《建築,實相與再現》一書,黃恩宇著,典藏藝術家庭出版)

 
熱賣好書
 
人人都需要一顆石頭 top
作者名:拜爾德.貝勒 (Byrd Baylor)
插圖名:彼得.帕諾 (Peter Parnall)
譯者名:丁凡
定價/260元
特價/205元

『人人都需要一顆石頭』─ 至少這位石頭愛好者如此認為,她提出具有個人特色的規則,教你如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石頭。拜爾德.貝勒寫道:「如果有人說『那顆石頭有什麼特別?就是別告訴他們。』」 「我就不說。沒有人應該知道別人的石頭有什麼特別。」作者貝勒原創的文字令人耳目一新,簡單的表達了人與物心靈相契的關係,並從這份關係中,延伸出令小孩有所啟發,也令大人動容的寓意。繪者帕諾筆下這些精湛的插圖,讓你能真正靜靜的享受 。 read more…

 

全球第一本中文兒童藝術月刊,榮獲金鼎獎肯定!!

新鮮有趣的文化新聞 淺顯易懂的藝術鑑賞
互動式的藝術導覽 博學的博物館介紹
好玩有趣的藝術遊戲 最詳盡解說的藝文知識

小典藏 Artco Kids
top
 
訊息公告
參加外國人家庭宴會帶什麼當「伴手禮」?
受到任何法國家庭的邀請,客人都應該帶點「伴手」赴宴,而最通俗的伴手禮,就是攜帶一瓶葡萄酒。

最近的甜點都是O?!
日本幾個月前開始流行,一層層像是木頭樹幹切面的年輪蛋糕。這種德國的蛋糕名為【Baumkuchen】,完成之後的切面看起來就像是數目的年輪。

 

其他相關新聞請見典藏藝術網  聯絡e-mail:service@artouch.com 廣告刊登:02-2560-2220 ext.310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隨身行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
由 澎湖民宿。夏天來了民宿 於 6/19/2009 12:31:00 上午 張貼在 澎湖民宿。夏天來了民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