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 是無線電頻率識別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的縮寫,類似條碼的功用,貼在商品上作為識別的標籤,與條碼不同的是靠電波傳送,不同於條碼用光線掃瞄。電波傳遞與接受只有距離的遠近,沒有方向的瞄準,只要在電波有效距離以內,商品無論怎麼擺設,都能自動傳送資訊。RFID與條碼另一不同的地方,在每一商品可以單獨標記,除了基本的識別,還可以記錄每一商品的獨有資訊,一本書如果貼上RFID標籤,可以記錄這本書的ISBN、書名、作者,甚至這一作者另外的著作。條碼是印到紙上的,僅能記錄商品的類別,這是一本書,但不能個別記錄書的內容。 RFID的運作,主要是一個小的標籤,與另外一端的掃描器。標籤內含記憶晶片儲存資料,以及一個接送信號的天線,如果是主動式、可以主動對外發送信號,就需要電池供應電源,標籤體積就會變大;如果是被動式、本身不帶電原,就需要線圈把接收到的掃描器信號轉為少量電源,供傳輸資料使用。掃描器則是較大的裝置,固定在一定的位置,可以對被動式標籤發出信號,或者是接收主動式先發出來的信號。因為用幾個不用的無線電頻率傳輸信號,不必申請許可,使用便利,所以總稱之為無線電頻率 (Radio Frequency)。 沃爾馬帶動了熱潮 RFID的應用很廣,像門禁、捷運的進出卡,高速公路的自動收費通路,大工廠裝卸貨物等等,但真正引起廣泛注意的,是幾年前全球最大的大賣場沃爾馬(WALMART)。沃爾馬在全球有幾千家大賣場,員工超過百萬人,其所以發展得這麼快,是因為價格較同級賣場便宜,便宜的主要原因,是沒有存貨,所以沒有倉儲、沒有囤積,所節省下來的費用,回饋給消費大眾。沃爾馬銷售的商品,形形色色不下百萬種,單是商品供應商就上萬家,因為運作透明,自己不要存貨,也不要供應商存貨,每賣出一樣商品,就透過自己的衛星通訊網路通知供應商,供應商利用這一即時的資訊,準備、或製造下一批的商品的時程與數量,所以沃爾馬的銷售架一空,補貨的卡車立即運到。這一供需合作、減除存貨的作法,已經列入管理學的教課書。 為了進一步提升管理效率,沃爾馬在一年以前要求供應商在進貨的紙盒子上加貼RFID標籤,這一措施促進了RFID的全面發展。進貨的紙盒子,經過輸送帶上的RFID掃描器,把盒內商品送進賣場的同時,商品的資訊就存入電腦,簡化了作業程序。但沃爾馬最終目標在把RFID技術用到零售上,也就是每一件商品都貼上RFID標籤,這樣就可以不必在出口逐項掃瞄條碼結帳了,到了出口就自動把金額算好,如果再與信用卡連接,顧客就可以直接把商品拿走了。不過這還要一段時間的技術發展,過小的商品如一隻鉛筆貼一張RFID標籤,可能不合經濟效益,另外電波也不容易穿透金屬與液體,放在後面的飲料就可能掃瞄不到。 書本更可以用RFID管理 但是書是不是可以在零售層次使用RFID?也就是每本書都貼有RFID標籤?報導出版與印刷專業刊物 Seybold Report,日前有一篇專論,呼籲美國圖書界,從印刷、裝訂、到零售,全面採用RFID管理,這雖然是龐大投資,唯產生的長期效益遠大於投資。RFID帶來即時資訊所提升的營運效率,應可抵禦數位媒體所帶來的衝擊,而非屈就於衝擊。 專論說,自從圖書可以在市場買賣以來,250年來的運模式沒有多大改變,美國的退書率高達30%,但較可靠的銷售數據,卻在數月、甚至一年以後才得知。美國發行人協會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Publishers) 去年十一月公布了前年的年度圖書銷售數據,圖書業研究集團 (Book Industry Study Group) 每年五月才公布前一年的統計數據,同時依據以前的數據預估往後幾年的銷售,這些都是往後看的資訊,在快速運作的今天,用處有限。今天最需要的是即時資訊,而不是多年來的猜測遊戲。即時的資訊、甚至非即時但有時效的資訊,會把圖書業帶入新的境界,靈活可靠的指標,可以給發行人經營的活力,預估的能力,以及正確策略的制訂。 RFID在製作的技術上已經成熟,尤其書本的形狀一致,製作更不困難。RFID標籤需要量大,除了電子廠,許多印刷廠也同時製作。標籤裡的天線可以用導電油墨印到紙上,然後再加裝晶片,製作流程與印刷相同,所以印刷廠比電子廠更為便捷,現在研究以有機物替代矽作為半導體,成功之後直接摻入油墨印刷,連晶片也不需要了。標籤大量製作之後,每本書的獨有資料,可以在零售場所以軟體加入。RFID用在書本上,歐洲已經領先,雖然還在初期,沒有全面實施,但所產生的效益已然顯著。以下簡介葡萄牙與荷蘭書店使用RFID的情況,讀者或可從中體驗RFID在圖書業發展的潛力...閱讀全文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