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代後期……他像一團火球,橫衝直撞、不斷創造台灣第一,1988年甚至雄心壯志展開世界之旅,卻不幸在途中折翼……
曾有這麼一個音樂人,被視為無所不能
曾經,李泰祥的身影是如此巨大,幾乎籠罩台灣所有大街小巷。
現代年輕人可能已經不清楚,台灣曾有這麼一個音樂人,被視為無所不能。他的才華有無限面向、無限可能性,更可怕的是,似乎有無窮的創作力。他拉小提琴、指揮交響樂團,他創作最前衛的現代音樂,也創作最Hit的流行歌曲。每年不定期發行各種專輯,從電影配樂寫到胡琴協奏曲。一般歌手都只有一個光環,而他每塑造一個歌手,背後就多列一個光環,成為一個小小太陽系。
八○年代後期,李泰祥邁入事業全盛期,他自己也開始唱歌、到荷蘭指揮世界知名的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錄個人專輯、在中華體育場發表台灣第一部大型音樂劇《棋王》。他像一團火球,橫衝直撞、不斷創造台灣第一,1988年甚至雄心壯志展開世界之旅,卻不幸在途中折翼。
「當時,我只是突然覺得特別疲倦……」李泰祥如此回憶,當時完全沒有想到罹患的是病因不明、至今無藥可醫的帕金森氏症。當年他四十七歲,從一個瀟灑不羈的音樂狂才,瞬時巨變,與病魔長期交戰,那種精神折磨,恐非常人所能理解。
頑強樂觀的李泰祥從不曾停止創作
李泰祥活躍的時代,恰好是我從國中到大學的成長階段。除了成長記憶的感情之外,他的音樂和我心一直有種率真而奇異的共鳴。〈橄欖樹〉、〈歡顏〉、〈雨絲〉、〈錯誤〉、〈你是我所有的回憶〉……幾乎每首曲子都讓我深深被打動。他的音樂比矯揉造作的學院派富有靈性與渾然天成的美,比流行音樂多了深度內涵。他的歌曲構築一個又一個夢,也帶給台灣樂壇無窮的希望。
頑強樂觀的李泰祥其實從來不曾真正停止創作,但客觀來說,活動力確實遠大不如前。他從舞台淡出的時機,恰好是校園民歌轉換成台灣新流行音樂的時間。李宗盛、羅大佑和滾石、飛碟諸多新星,爭先搶占樂界焦點,人們被新興的音樂鼓舞、激勵,一時並沒有特別意識到「失去」了什麼。當然,潮流是眾人力量造成,並不會因為一個人而有所改變。然而李泰祥畢竟如此獨特,他的未竟之功,沒有其他人可以取代。
我在1994年初識李泰祥,應邀為他的作品合輯撰寫簡介。先前我和李泰祥素昧平生,接下這個工作實在誠惶誠恐。第一次按下他家門鈴,依然覺得忐忑不安。昔日偶像為什麼找上我?又憑什麼信任我?無論如何,在那段工作期間,透過定期訪談,李泰祥不厭其詳為我解說每部作品來龍去脈,表面上我是受託工作,其實是受教學習。就像魔術揭祕,又像偵探解謎,創作過程的構想與巧思,往往才是智慧的金山銀山。
1997年金曲獎,李泰祥從新聞局長蘇起手中接過年度特別獎。三個女弟子:齊豫、許景淳、唐曉詩為他同台獻唱,樂聲中,多媒體介紹著李泰祥的成長過程,堪稱盛事。去年,李泰祥贏得國家文藝獎,頒獎者升級為國家元首馬總統,代表國家對藝術成就的最高肯定。每次我看到這種場面,心中總有強烈的矛盾感。一方面我為他的榮譽高興,一方面為他感到惋惜。藝術家最期待的,應該是舞台狂飆的熱度、表演者汗水與觀眾淚水的交融,而不是在客套的鎂光燈下,接下一座冷獎座。
是的,過去人們熱愛李泰祥的音樂,現在更多的是尊敬他創作不懈的精神。
過去樂壇由學院主導,享受尊榮的大都是教授。然而隨著民智開放,學究再也無法成為大眾景仰對象。人們敬佩真正為藝術掏心嘔血、奉獻生命的藝術家,郭芝苑、蕭泰然、林克昌……皆然。然而作為李泰祥音樂長年觀察與欣賞者,我最希望見到的是,人們在形式上的推崇之外,能真正重新認識並喜愛李泰祥的音樂,尤其是最獨樹一格的歌樂。
為台灣歌樂樹立不可思議的高標
我不把李泰祥的歌曲歸類為流行歌曲,雖然它們確實很流行。撇開風格不談,李泰祥將現代詩文轉換成音樂的動機和成果,與藝術歌曲大師舒伯特、馬勒之輩別無二致。李泰祥沒有教條包袱,加上長期接觸廣告、流行、古典音樂,使他的思維變成特大號的煉丹爐。研究李泰祥作品的素材和改編方式,將得到玄妙而有趣的結果。他的創意不照牌理出牌,歌仔戲、京劇、搖滾、古希臘調式、中國鄉土……靈活運用、融合一氣,聽者也渾然不覺。李泰祥結合語文與音樂的功力,在〈錯誤〉達到頂峰,沒有其他人可以將如此高難度的長詩譜成音樂,聽來仍流暢爽耳。我們可以說,李泰祥為台灣歌樂樹立一個不可思議的高標,也給幾乎交白卷的台灣近代歌曲史留下足以傳誦的佳作。
最近「梅門功藝坊」將舉辦五場「我愛李泰祥之歌」音樂會,在我看來,是一胚可愛的春芽。由於協助李泰祥練功健身,環繞在李泰祥身邊的這群藝文「素人」,是用最純粹的心去愛戴李泰祥,而不是照本宣科地奉上無溫度的獎狀。我深感李泰祥的音樂,就是必得這樣重新被詮釋、重新被愛戀。這樣,這些歌曲才能如春園之草,永新如碧。
●「我愛李泰祥之歌」音樂會4月10日至12日於梅門客棧(台北市中華路一段104號2樓)舉行,詢問電話:02-2375-590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