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精神科初診病人「今天看什麼問題」,最常見的回答是「失眠」。許多病人問診完會加上一句:「吃安眠藥會不會傷身、以後會不會洗腎?」有些醫師因此會「哄」病人說,這是助眠劑、鎮靜劑,不是安眠藥,其實這些藥物的化學結構都差不多。
從病人的發問,可猜想社會上有一群人常提醒親友少吃安眠藥。常有病人說:「我先生要我別吃安眠藥,多去跑步、放鬆心情,靠意志力克服,但我知道我快撐不下去了」。還有病人拿藥回家後父母一發現就把藥丟掉。各種科學或不科學的傳聞透過耳語遠遠流傳。
媒體寫到治療失眠的方法時,通常會先強調不用服藥的放鬆訓練、認知行為治療,藥物會放在最後然後加上許多副作用的描述,這更強化抗拒安眠藥的耳語。但其實,媒體是針對所有失眠的社會大眾,對於偶爾睡不好、影響到上班上學的人來說,太常服用安眠藥並不明智,多做運動、練習放鬆不只可幫助睡眠,對預防日後慢性病也大有幫助。
但會嚴重到想求醫的病人,除失眠外通常還伴隨憂鬱、焦慮,或失戀、失業、外遇、親人死亡等創傷,痛苦的回憶輾轉反側,想轉移注意力卻越陷越深。這時,服藥的成本(對病人來說是掛號費、等待的時間與藥物副作用)相對於睡個好覺的益處,就落在可考慮、可接受的範圍內了。
我處理過好幾位在一般診所或藥局買藥買到安眠藥濫用、一次沒有五、六顆Stilnox無法入睡的病人,最後仍可將藥量調降到合理範圍,但最重要的關鍵在病人的決心,如果病人能維持正常作息、尋找自己喜歡的工作,有助於克服安眠藥成癮。但若病人依舊晚睡晚起、醒來繼續看電視、打電動、賴在床上,反而會更加依賴藥物。
最近一份來自「內科醫學文獻」期刊的研究則顯示,嚴重失眠(每週三天超過一個月)的病人74%會斷斷續續超過一年,這也說明,失眠者長期依賴安眠藥,不一定是安眠藥的問題,而是失眠的本質。但也有許多案例說明,一旦離開原有的生活/工作環境,失眠可能會不藥而癒。有些病人自覺改善後就自行減藥、停藥,沒有遇到困難。而安眠藥的濫用就如同酗酒,多數人不會成癮,但有少數人很容易越吃越重,問題在於難以預判誰是「上癮體質」。「吃安眠藥會傷身、會成癮嗎」這樣的擔憂,在就醫過程中是應該聽聽醫師的說法----只要你能找到有時間傾聽、好好跟你討論的醫師。(本文首刊於聯合報元氣週報,回應請至
作者部落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