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湯瑪斯.佛里曼(Thomas Friedman)說:「世界是平的。」 《創意新貴》作者、知名學者理查.佛羅里達(Richard Florida)則說:「世界既是平的,也是尖峰林立。」 這兩句話看似觀點對立,但其實兩者都在談同樣的問題—全球化下的世界新局勢。 | 改變中的高雄,正準備迎風展翅。(攝影/黃昱貴) | 只是前者看到的是全球化帶給各地機會上的公平,後者則看到了城市競爭的激烈與優勢城市的領先地位。但是,不管是從哪一個角度來看,其實都指出了同樣一件事:城市必須思考發展策略,掌握契機,全力衝刺,否則喪失機先,將淪落於尖峰世界的谷底。 激烈競爭的同時,國內外許多研究也指出,「個性」、「風格」才是影響城市勝出的關鍵。城市必須具有內在的思考以及獨具一格的特性,才能在全球競爭中保持一定的地位。從這個角度觀察,高雄市正努力地向這個目標轉型蛻變。 創意與美學經濟 「高雄,是我所知道,最不遺餘力,推動影視產業的城市。」—戴立忍(知名導演及演員) 在高雄市拍攝電影「不能沒有你」並入圍鹿特丹影展,知名導演戴立忍在接受「高雄拍片網」採訪時,對高雄市推動影視產業的努力表達了肯定。拍攝過「翻滾吧!男孩」、「大象男孩與機器女孩」、「對不起,我愛你」等影片的導演林育賢,也曾表示︰「高雄市是對電影工作者最友善的城市。」他對於市政府在拍片過程中全力提供的行政支援、協調服務乃至資金補助等作為印象深刻。 這些來自導演們的肯定並非偶然,在全球產業結構調整之際,高雄市曾極力思考轉型,一來跟隨經濟發展進程,二來則可讓過去飽受重工業污染的城市有新的生機。在產業佈局與城市特色的思考下,2004年,高雄市政府訂定電影事務委員會設置要點,對外鳴起了推展影視產業的第一槍。 五年來,高雄市更在電影節及電影圖書館的軟、硬骨幹支撐下,匯聚了一股影視新浪潮,成為台灣紀錄片拍攝的主要支持者。每年徵選紀錄片、拍攝補助案吸引了許多製片團隊參與,高雄電影節也逐漸發展出主題式影展特色,其中「城市靈魂」短片競賽單元,更成為年輕導演逐夢的天地。在紀錄片之外,「對不起,我愛你」、「不能沒有你」、「痞子英雄」等劇情片、電視劇也在影視發展政策的支持下,逐一完成。 高雄市推展影視產業,不只是完成了一部部的影片,也是讓無數的想像與創意在這個城市裡被實踐。而且,除了影視產業之外,高雄市政府2008年起也開始運用「電影節」的模式,舉辦「高雄設計節」,讓更廣泛的創意在高市呈現與聚集。另外,市政府努力爭取設立「流行音樂中心」,希望帶動音樂創作產業,讓高雄市有更多面的創意呈現。 依據理查•佛羅里達在分析屬於尖峰區塊的城市時曾指出,創意、人力是這些城市之所以在世界地圖中高高聳立的主要原因。高雄市的影視、音樂、設計產業雖然才起步數年,但持續以行動來支持企圖心,相信就會更接近世界的頂端區域。 高雄人的風格與夢想 「我想提供一個讓大家作夢的空間,讓大家在穹頂下盡情夢想。」—水仙大師(Narcissus Quagliata,高雄捷運美麗島站「光之穹頂」設計師) 就在2009年的春天,高雄人真的在穹頂下展開了夢想。捷運通車週年的前夕,在美麗島站「光之穹頂」下,高雄市舉辦了「穹頂」紀錄片的首映與「穹頂」音樂演奏會,而這,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慶祝活動。 高雄市曾經被譏為文化沙漠,在很多人心中,仍保有「陽光中充斥著廢氣」、「污染嚴重的水泥叢林」等刻版印象。但是,曾幾何時,高雄市開始以國際知名的公共藝術聞名於世,吸引無數遊客佇足。回顧過去一年來,有許許多多的國內外旅客來到浩瀚神秘的「穹頂」下參賞,不僅讚嘆它的美麗,更欣羨高雄人擁有美好的公共藝術環境。 不管是水仙大師、理查.羅傑斯(Richard Rogers)、樂子大師(Lutz Haufschild)、郎.伍德(Ron Wood)、克里斯汀.卡爾傑生(Christain Karl Janssen)等國外藝術家、或是國內知名陶藝家朱邦雄、還是尚未成名的十位設計相關科系的年輕學子,透過他們在捷運站內的作品,讓這個城市生活增添了藝術元素,為高雄的內在塑造了獨特的風格,這場音樂會則是開啟了公共藝術與居民生活更多的連結與互動。 以公共藝術打造都市景觀,已成為這個城市居民對公共環境共同的基本追求。最新完成的世運主場館也有卓越的公共藝術。除了建築設計師伊東豊雄的入口意象作品之外,以色列知名藝術大師、巴黎新凱旋門紀念噴泉設計師亞科夫•亞剛(Yaacov Agam)的「和平啟示」雕塑作品,也將伴隨著主場館的落成啟用,再為高雄市矗立一座象徵城市靈魂的美學標記。 | 主入口標誌塔則為伊東豊雄的作品「火焰」,呼應主場館的螺旋延伸律動,紅色象徵活耀生命力的雕塑。(攝影/黃昱貴) | 曾經有位建築師撰文批評高雄捷運美麗島站公共藝術與公共空間的失當,他說這是「過於喧囂的孤獨」,過於追求大而雄偉,忽略都市尺度。這個意見雖與大眾經驗和感受有所出入,背後卻有無比價值,因為當年龐畢度中心建立時,在巴黎也引起討論與爭議,但卻在無形中建構起居民對城市樣貌更深的認同與想像。 同樣的,高雄市致力營造具城市美學的公共環境,寬宏接納藝術作品融入於都市空間之中,雖然引起爭論,但討論中,卻也更深化這個城市的模樣與市民的認同,透過眾人對公共藝術的參與,逐步地改變了這個城市的內涵。 有意思的是,這位建築師是在羅浮宮前看見貝聿銘設計的玻璃金字塔時,聯想到高雄捷運美麗島站,因而寫下這篇文章,提出這個見解。其實,透過這位建築師的心眼(mind eye),我們看見了高雄市有了新的被討論的主題,公共藝術與國際級建築為高雄市開了無數的視窗,因為藝術與建築,在許多人的心中,高雄市與巴黎、倫敦、紐約有了更多的連結。 不同於台北的性格與思考 「讓市民五十年、一百年後還可以在這裡休憩。」—陳菊(高雄市長) 當台北市正在為公園綠地與商業開發激烈抗爭拉鋸時,高雄市的另一座都會森林公園即將完工啟用。在這個城市裡,每個人可享受的綠色生活空間將成為全國最高,約是台北市的兩倍。 這座新完工的農十六森林公園,位處於北高雄的商業精華地段,十公頃左右的面積原可換取150億元的商業價值,但是,高雄市政府卻選擇將它打造為森林公園,讓居民的生活環境更舒適開闊。高雄市長陳菊說:「這麼做才是負責任的政府,我要讓市民五十年、一百年後還可以在這裡休憩。」…文未完,詳見〈高雄—勇於改變才有性格 Show出硬優勢•軟實力 (下)〉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