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文西密碼】幕後團隊再度挑戰改編自丹布朗暢銷作品的【天使與魔鬼】。
善用攝影角度 劇組搭建的聖彼得廣場其實比實際的廣場要小,而且大多使用夾板和泡沫塑料,再搭配綠幕做事後加工。這種簡化並不讓人意外,吉昂羅倫佐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原本設計的聖彼得廣場(其實是橢圓形的)可是能容納30萬人的大廣場,廊柱部分圍在廣場四周,這些多立克式圓柱四排並列,共284根,廊柱形成的迴廊上方聳立著140位聖徒與殉道者的雕像。
「我們的目標是做到原來的2/3大小,但在電影裡因為鏡頭角度、實景與佈景混雜、以及特效的關係,會覺得跟實際一樣大。」製作設計師艾倫卡麥隆(Allan Cameron)說:「我花了很多時間與特效部門與視效設計指導安格斯畢克頓(Angus Bickerton)討論,怎麼搭模型、繪製草圖、討論哪些可以真的做、哪些後來用電腦做等等,最後我們找到一個從成本或實際考量都比較有效率的作法。」
製片團隊重新打造羅馬的方法之一是利用「高」、「低」技術。所以聖彼得廣場上的焦點,那根在教宗思道五世時代運來的350噸埃及方尖碑,就照等比例打造,而四周的廊柱則做得比原尺寸小一點。這是因為主角的動作場面比較靠近方尖碑,而廊柱僅權充背景,小心運用攝影機角度的話,就會讓整個景看起來好像和實景一樣大,視效可以稍後利用廣角效果呈現廊柱原本的巨大雄偉。為了做到這點,畢克頓在選定的場景地點放置攝影機,確定它們捕捉到所有細節,尤其是攝影師薩爾瓦多托提諾(Salvatore Totino)的拍攝角度,這樣視效設計指導安格斯才可以在電腦上做出對應的效果。有些「目擊攝影機」散放在聖彼得廣場,有些小HD攝影機架在托提諾的機器上頭,這樣才能記下每個攝影機角度,方便特效小組的後製工作。
複製四河噴泉 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美術組、木工組與視效組在洛杉磯重建出羅馬的拿佛納廣場。這個呈橢圓形的大廣場本來是圖密善大帝興建的一座競技場,比古羅馬競技場還大。拿佛納廣場裡有三個噴泉,中央最大的就是貝尼尼的傑作「四河噴泉」,這座噴泉在【天使與魔鬼】(Angels & Demons)裡有吃重的演出。劇組雖然在真正的拿佛納廣場捕捉到一些鏡頭,但部分還是需要在洛杉磯重建,因為真正的四河噴泉正在進行修復工程。
「在羅馬拍片的難處之一就是它永遠在整修,雖然我們很希望在真正的拿佛納廣場拍四河噴泉,但等我們去勘景時才發現,整座噴泉被鷹架圍住。它一直在修復,永無止盡,我們根本不能在那兒拍,所以我們決定回到好萊塢公園重現拿佛納廣場和四河噴泉。」卡麥隆說。
「四河噴泉」確實是傑作,以人形雕像刻出代表當時四大洲的多瑙河、恆河、拉布拉他河與尼羅河,此外還有雄偉的獅子等動物雕像散佈在整個作品當中。製作設計師卡麥隆的複製品完全不馬虎,噴泉與圓形水池都和原版一模一樣,雖然是用苯乙烯做的,但它還是撐過一星期的夜戲,讓劇組拍攝搶救被綁主教的情節。這場戲也表示湯姆漢克(Tom Hanks)必須一直待在池底,因為蘭登正試著救出溺水的老人。監視器後方擺著一系列的分鏡表,導演朗霍華(Ron Howard)用他一貫的態度拍攝這場戲:專注但不緊張。「我們事前和替身研究過了,但多數時候我們還是仰賴分鏡表。」他說到。
刷暗西斯汀禮拜堂 在製作設計師卡麥隆團隊搭建的眾多美景當中,西斯汀禮拜堂也是焦點之一,與真品同等大小的場景就搭在位於Culver City的新力片廠第27號棚。諷刺的是,卡麥隆唯一沒有複製的恰恰是西斯汀禮拜堂有名的屋頂,因為那裡是架燈的地方,這樣其他地方就不用堆滿燈具。除此之外卡麥隆還滿忠實地呈現出米開朗基羅的各項設計,不過為了拍片好看,他對顏色稍微做了一些變化。
「我們總共複製了大概20幅畫作,包括米開朗基羅的《最後的審判》,」卡麥隆憶道:「我刻意讓西斯汀禮拜堂的顏色比真實還要再暗一點,這樣戲服才能跳出來。」因為西斯汀禮拜堂是每個教宗過世後,樞機主教團必定聚會的場所,他們緋紅色的長袍在卡麥隆刷淡的禮拜堂內確實相當顯眼。
挑戰大理石材質 重建羅馬與梵蒂岡的建物與美術作品的主要材質是大理石,使用真正的石頭既不經濟也不實際,但它上面的顏色與漸層的紋理卻讓卡麥隆團隊覺得是個有趣的挑戰,最終他們是靠一套特別為【天使與魔鬼】設計的超酷電影程式來做。
「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用大理石做出不同的教堂、樓板等所有東西,所以美術指導花了很多時間在電腦上設計各種大理石,然後把它們印在紙上、貼到牆上,經過上釉與亮光漆處理,讓它們看起來像大理石。我們先將要重搭的實景拍下來,然後我自己跟一位專精電腦設計的美術指導馬克何姆斯,再到倫敦的大理石工房收集不同的大理石資料,將它們複製後放進電腦,我們的設計基本上就是根據這份資料做的。」卡麥隆說。
美術把這些假的大理石圖案印在高畫質的接觸印相紙上,這些紙都堅韌到可以忍受拍片時期的種種折磨。但為了保護它們,尤其是複雜細緻的「大理石」地板,讓他們能耐得了攝影器材、演員與工作人員來來去去的磨損,劇組下令:不准穿任何室外用的鞋子走在大理石地板上,每個人,不管是進片場工作或閒晃,一律要穿上劇組發的藍色保護鞋套,就像醫院穿的那種。
新力片廠的攝影棚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前衛劇場的製作現場,綠色屏幕包裹了整片牆,唯一的幾個擺設就是聖彼得的青銅雕像複製品;劇本裡描述的「通往石室與古墳場,被燭光映照的欄杆」;以及坎比歐的知名作品「聖彼得的腳」,這個貼切的名字來自於聖彼得雕像的腳。還有位於梵蒂岡城下的「古墳場」,眾所周知,聖彼得的墳墓就在那裡。唯一在現場由艾倫卡麥隆自己加入的作品正是可愛、華麗又多彩的「大理石」地板。卡麥隆製作這些必要的道具是為了配合演員的演出,尤其是飾演總司庫的伊旺麥奎格(Ewan McGregor)那場驚心動魄的戲,他將出現在欄杆邊,全身澆滿油燈燃燒,而一道樓梯從那裡蜿蜒而下。其他大教堂的背景,則將通通交給視效部門處理。
但為什麼一定要做地板?為什麼不省掉這個燒錢又辛苦的製作與維持工作,就讓綠幕包住地面事後再處理就好?根據視效設計指導畢克頓的說法,因為大理石表面複雜的顏色與層次,會在光滑的地面上自然呈現各種陰影與反射,所以很難利用數位技術加以重現。
打造CERN 和羅馬華麗的巴洛克風完全相反,卡麥隆與畢克頓還必須重建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一個非常現代、非常科學的實驗中心,薇多利雅威特拉就在裡頭工作。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如同其官網所言,是「全世界最大的粒子物理學研究中心」,位於瑞士的CERN,在電影拍攝期間啟動了大型強子對撞器,「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後續的實驗與研究將改變物理學領域,尤其「他們將研究為何自然選擇的是物質而不是反物質,以及鑽研物質是否自時間初始就存在。」在【天使與魔鬼】中,威特拉製造的一小罐反物質被偷走,變成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威脅天主教會的基石:梵蒂岡。
卡麥隆為了工作需要來CERN參觀,而他到的正是時候:科學家正準備開始他們的革命性實驗:啟動大型強子對撞器,讓加速的粒子撞擊,以檢驗產生後的未知能量與粒子,尤其是要尋找萬物源起的關鍵與大霹靂的秘密。
「對我來說,加入這部片最神奇的部份,就是能真的到歐洲核子研究中心跟這些科學家與物理學家交談,看到還未正式啟動的大型強子對撞器。從設計的角度來看,重建文藝復興時代的羅馬與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真是一個超級對比。」卡麥隆說。
同樣的,這次的工作也是美術組和特效組的協力成果。研究中心充滿了明亮的光線、玻璃與電腦,它就座落在攝影棚的上方,下方工作人員熙來攘往的地點,則會根據在CERN拍攝的照片與影像,重現出一個巨大的加速器。
有趣的混亂感 除了攝影棚內的搭景,劇組也遠赴義大利羅馬出外景,循著【天使與魔鬼】一片中最關鍵的「光明路徑」進行拍攝工程。這條光明路徑帶領劇組來到第一天的拍攝地點-尊貴的人民廣場。之後它還將穿過其他知名景點,包括拿佛納廣場、聖天使堡與安傑羅卡圖書館,並往南延伸到靠近拿坡里的卡塞爾達市。
【天使與魔鬼】一開工就吸引了好奇的群眾圍觀,不久警察就必須拉膠帶圍住廣場,以免太興奮的影迷擠到讓自己真的入鏡。義大利裔攝影師薩爾瓦多托提諾認為,這種「經過控制的混亂」恰恰符合電影的需求。
「羅馬的觀光客帶來一種有趣的混亂感,這是沒有經過排練的真實。朗跟我討論過,電影需要一種緊張感,畢竟有顆炸彈如果不及時找到,就會在梵蒂岡爆炸,所以要透過鏡頭展現那種生死存亡的急迫性。我們希望鏡頭能一直保持移動,所以我們用了比較長的鏡頭,也強調穩定式攝影機、滑動攝影機與推軌攝影機的運用。」
--節錄自世界電影
http://www.worldscreen.com.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