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波金融風暴讓不少白領上班族中年失業,更多人惶惶不安。專家預言大衰退會持續很久,就業機會很難回升。台灣人心中崇尚辛勤工作、靠高額紅利與獎金致富的成功範例,是否該調整了?
和年輕人相較,中年人的大腦原本就比較脆弱,處在記憶力、注意力開始衰退的階段。最近一份來自英國的研究指出,每週工作55小時以上的中年人,和同年齡、正常上下班的對照組相較,認知功能顯著退化,而且工時越長、退化程度越高。這些人的特徵是高薪、高教育、高階的已婚白領男性,擁有較佳的社會支持力量 ----但腦力照樣衰退。另一份研究則指出,認知功能的退化和老人失智症有關。這不禁令人想到,過度的工作時間最終會讓我們付出什麼代價?再者,超時工作的年輕人會不會有同樣問題,只是我們一時偵測不出來?
還有研究指出:長期不穩定、被剝奪的睡眠時間,日夜顛倒的輪值工作型態,會增加罹患某些癌症的機率。因為睡眠品質不佳,導致情緒失控、易怒、心情低落更為常見。緊張的工作環境容易造成壓力過大,過多的腎上腺素等神經內分泌會反過來傷害大腦皮質,起起伏伏的睡眠週期會讓身心失調,這些都是超時工作會付出的代價。
在過去,主流媒體崇尚的成功標準,就是前中年期的超時工作、以廠為家,換取百萬甚至千萬的分紅,最好是在賺飽錢後瀟灑地退休,還可以種種水果或開間民宿、咖啡廳度過餘生。有機會存下一千萬的憧憬,讓人們集體催眠,忽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帶來的傷害。現在,美夢漸成幻影,正好讓我們重設人生目標。
只是,調整價值觀必須靠整個社會觀念改變。如果企業主管依舊崇尚「四個人的工作給兩個人做、發三份薪水」,則得到工作的人仍會失去健康,找不到工作的人仍會居高不下。為什麼不是「四個人的事情四個人做、領四份薪水」?充裕的休息時間可讓腦力恢復,工作品質與創意會更好。雖然得到工作的人收入減少,但高收入的人減少自然會讓房價與奢侈品價格跟著下降,損失不如想像大。工作分給更多人做,失業率才能下降,也可減少社會的恐慌與不安。
充足的睡眠應視為基本人權。犧牲壯年青春多賺點錢卻換來不健康的老年,如此盤算是否值得?政府、媒體與民間輿論應形成反抗超時工作的力量。生命有限,我們應該多一些時間陪陪伴侶和小孩,與朋友愉快談天。(本文首刊於二月十五日的聯合報元氣週報專欄。回應請至
作者的部落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