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憶馨
1999年,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剛在埔里落腳半年多的時間,九二一地震就這樣發生了;新故鄉就這樣一路陪著埔里居民走過地震當下的恐懼、對未來的徬徨,一直到校園和社區的重建。而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桃米生態村」了。
桃米,在地震之前是埔里最貧窮的村子,是年輕人不願回來的地方;然而921地震卻給了桃米一個轉機。
◆青蛙是老闆 生態永續好生活 當年輕人回來重建家鄉時,開始思考這個地方是否有另一種可能性。桃米居民邀請新故鄉基金會加入,一起思考社區可能發展的走向。「要找到最適合的發展方式,當然要先了解這個地方」,從這樣的想法出發,新故鄉基金會邀請生態調查專家,了解桃米這個地方有怎樣的生態資源,也因為經過這樣的調查,桃米居民才知道原來自己的社區擁有全台灣最多種類的青蛙,在生態調查老師的帶領下,桃米居民從不識青蛙、覺得那是沒有價值的東西,平常開車即使輾過了青蛙,也不以為意,到具有生態保育的概念,甚而開始「靠青蛙吃飯」,經營特色民宿、生態導覽;桃米居民漸漸了解自己的故鄉,也漸漸與這塊土地產生連結與認同。在這學習與認證的過程中,更訓練出一批生態解說員,也確立了桃米的解說員制度;在桃米,有一個又一個的「青蛙痴」、「蜻蜓痴」與「植物痴」。
桃米人在好山好水的自然環境基礎上,結合導覽解說,營造出「生態旅遊產業」,透過不斷溝通與學習的過程,居民有越來越多的行動參與。最特別的是,在「見學園區」開園後,不論是「種植生態米」活動、還是不灑農藥的自然農園、農民市集,居民都熱情參與;自然農園平日也開放給居民、老人家隨意耕種,鼓勵大家「種植無農藥污染蔬菜」,除了可以自己吃,還可以在農民市集兜售,也算是一種收入來源;這些除了推廣「堅持自然」的理念,背後還有對弱勢居民與老人的關懷。
◆見學園區接連夢想 讓埔里之美被看見 在見學園區、桃米生態村之外,新故鄉基金會更結合鄰近社區的產業與當地特色,如:魚池鄉在日治時代頗負盛名的紅茶產業、素人石雕家林淵先生故居參訪與玩石、內加道社區一遊,以及921地震後安置流離失所的阿公阿媽們的臨時組合屋社區─菩提長青村等。發展出一套社區見學網絡,讓居民透過不同特色的文化產業模式,在這網絡內互助合作,網絡外吸引更多人透過「旅遊」來參與體驗。
2008年,921九週年,陪伴日本大阪、神戶市民走過阪神震後重建之路的Paper Dome 紙教堂在見學園區內落成了,這個象徵力量與夢想的紙建築,將在這裡扮演社區重建、社區營造、生態社區等經驗的交流平台,擴大網絡凝聚更多力量。
這次,在智邦生活館的公益協助下,新故鄉文教基金會邀請部落客一起來見學,體驗有別於一般遊客對埔里的認知,來感受深度的埔里,看見在台灣還有很多很認真經營的美麗小角落。
現在,我們用旅行開門,等你進來!
�������
�� 編按 ��
�������
在台灣,有許多認真營造優質環境的社區,「桃米」,是其中之一。「2009部落客旅行團」由新故鄉文教基金會主辦,智邦生活館協助活動規劃,4/18、4/19將帶大家樂遊埔里,只要你平日有使用部落格記錄生活點滴、就能報名參加,邀你一起貼近台灣農村,讓這些認真的社區在網路上被更多人看見。
•本文出處:
http://npo.url.com.tw/homeland/explain2.html •「同遊青蛙與蜻蜓的故鄉,埔里團」活動資訊:
http://npo.url.com.tw/homelan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