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前在報紙上看到這則新聞:�讀者文摘公司 恐聲請破產……�,一時甚感惆悵,因為我從小學二年級就開始看《讀者文摘》中文版,一直看到今天。在我成長的過程中,這本超高水準的雜誌不但提供了我大量的閱讀樂趣,也教導了我許多生活的知識和生命的態度,可以說是我最長期而忠實的良師益友了。還好幾天之後,在網路上看到美國《讀者文摘》總公司總裁瑪麗•柏納 (Mary Berner)的聲明稿,否定了那篇以訛傳訛的報導,我才鬆下了一口氣。
就以這一期(2009/5)的《讀者文摘》為例,其中有一篇謝耘所撰的<慶祝失敗>仍然帶給我很大的共鳴和啟示--即使我現在已經57歲了:�如果我們能夠坦然地面對失敗,冷靜地觀察一下包括自己在內的周圍一切,我們或許或有許多出乎意料的發現。也許我們會發現,我們曾經非常看重的事情並不是那麼不可或缺;我們曾經鄙視的事情,也有它存在的理由;在我們認為唯一的光明大道之外,還有許多同樣光明的選擇。失敗可以讓我們用一個新的視角來看世界,從而擴大了我們對這個世界以及我們自身的認識。也許我們得人生會因此而發生重大轉折,走向一個更有意義的階段……『慶祝失敗』不是一個成功者故意賣弄的姿態,而是我們每個人應該有的一種心境。�
作者以上這段話深深打進了我的心坎,讓我再度為《讀者文摘》喝采,也衷心期盼這本優良的雜誌能夠順利熬過這一波金融海嘯,繼續教誨我們的下一代健全地成長。這篇<慶祝失敗>也讓我想起奧地利的象徵主義詩人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 1875〜1926)所寫的一首<我愛命運中的黑暗時分>(Ich Iiebe meines Wesens DunkeIstunden)。詩人亦將�命運中的黑暗時分�視為�重新啟動另一個遼闊無盡的生命�的契機:歷經失敗的人就像墓地枝葉招搖的大樹,土中埋藏的是過去的我,是一段應當�重新被理解�的傳奇,而現在的我仍在努力完成逝者的夢想。這般詩意的話語帶給那些�輸家�(losers)重新出發的力量,是多麼地鼓舞人心。
一篇散文和一首詩歌,兩者帶給讀者的感受卻是不謀而合,都印證了文字具有撼動人類心靈的力量--這大概就是我期盼《讀者文摘》能夠基業長青的根本原因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